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校准规范
2025-09-28
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的校准规范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,以下从校准依据、环境条件、标准器具、校准项目与方法、校准周期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:
校准依据
JJF 2099-2024《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校准规范》:这是国家计量技术规范,详细规定了对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的计量特性、校准条件、校准项目、校准方法以及校准结果表达的要求。该规范于2024年5月29日发布,并于同年8月29日正式实施,是确保所有接触角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的“根本大法”。
环境条件
温度:应控制在(10~35)℃,更精确的环境可控制在23℃&辫濒耻蝉尘苍;2℃。
相对湿度:不超过80%,更精确的环境可保持在45%~55%。
其他条件:仪器周围应无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、冲击、电磁场及其他干扰源。
标准器具
接触角有证标准物质:量值范围30.0&诲别驳;~120.0&诲别驳;,扩展不确定度不超过0.1&诲别驳;(办=2)。
标准角度块:角度误差需严格控制在&辫濒耻蝉尘苍;0.1&诲别驳;以内,用于校准角度测量部分。
硅片和玻璃片: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表面平整度,适合用于图像采集和分析系统的校准。
标准液:如蒸馏水、去离子水、甘油、二甲基硅油等,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,用于校准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。
校准项目与方法
校准前检查和准备:
检查仪器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,确保仪器各部件齐全且连接良好。
各旋钮及按键应能正常工作,确定无影响其校准计量特性的因素。
示值误差及测量重复性:
将样品台调平,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、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图形拟合方法设置。
将接触角标准物质放置样品台上,至少选择3个校准角度点(低、中、高范围)进行测量,每个角度点测量6次以上,获取数据。
以各校准点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校准结果,示值误差按照公式计算。
图像分辨力:
确保光学系统能够清晰捕捉液滴轮廓,这是精确计算接触角的基础。
可通过拍摄标准校准板(如灰度卡、网格板)的图像,与仪器预设的标准值进行比对,调整相机参数。
工作台漂移:
评估平台稳定性,避免因微小移动导致测量误差。
可通过长时间连续测量同一标准样品,观察接触角值的变化情况来评估。
校准周期
一般建议:校准周期一般设定为一年。
特殊情况:如果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的使用频率非常高,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测量结果异常波动、仪器受到碰撞等意外情况,应及时进行校准。